6月25日,《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2022年智慧水務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北京通過了專家評審,這意味著武漢市水務集團將正式開啟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為依托的智慧水務建設。
當天的評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名譽所長王浩,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教授級高工蔣云鐘,清華大學智慧城市中心主任、教授岑巖,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副研究員王威,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畢建濤以及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邱文心等眾多業內頂級專家云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細致審核,王浩院士對《規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規劃》內容考慮全面,總體架構理念先進,實施步驟合理,整體方案可行。同時,專家組也一致認為,《規劃》符合《“十三五”國家信息規劃》和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符合新時期水務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實現了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機結合,能夠滿足長遠發展、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需要。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部分大型水司已先后啟動了智慧水務建設,智慧水務將成為信息化時代所有水司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是水務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
智慧水務的核心理念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智能設備立體感知企業生產、環境、狀態等信息的全方位變化,對海量感知數據進行傳輸、存儲和處理,并基于統一融合和互聯互通的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大數據時代下對數據的智能分析,以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等各個環節,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據悉,為了讓水務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全面助力水務工作的精細化和現代化發展,2018年,武漢市水務集團審時度勢,提出了由“傳統水務”向“智慧水務”邁進的工作重點和奮斗目標。
武漢市水務集團相關領導表示,水務環保和供水事業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推進智慧水務建設對于改善城市投資和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推動武漢市水務集團轉型發展和主動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一步會更好地落實智慧水務規劃,更好地把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水務管理中來,使之成為提升武水集團綜合管理水平的新引擎。
專家表示,智慧水務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然延伸,智慧水務的建設將會讓城市更智慧,讓市民的生活更美好。據介紹,智慧水務具有許多優勢:一是更透徹的全面感知,運用各種感知技術,全面感知水務企業信息。二是更廣泛的互聯互通,實現信息之間的無縫連接,有利于企業掌握經營管理全貌,有利于市民便捷接收信息。三是更深入的智能控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輔助企業各級經營管理人員對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進行更加精細、更加智能的控制。四是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智慧水務建設能夠有效提升水務企業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五是更貼心的主動服務,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使相關服務信息能夠迅速傳遞到水務企業每個需要知悉的人員處,以達到系統支撐的貼心服務。
(水務集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