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公布了2022年智慧水務典型案例,其中,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水集團”)的“武水集團一體化客戶服務平臺”“武漢市二次供水云化集控管理平臺”成功入選。武水集團是唯一一家入選兩項智慧水務典型案例的水務公司。
為探索智慧水務建設運營模式,推動智慧水務行業發展,今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開展智慧水務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共征集案例134項,經過形式審查、初審及專家評審,最終遴選典型案例18項。本次征集的智慧水務典型案例在供水、排水與污水處理、水環境監管、綜合性管控平臺、智慧客服等方面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具有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為各地智慧水務發展提供參考。
入選的一體化客戶服務平臺項目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了一個融合水務服務各業務系統的一體化平臺,構建服務管理、流程數據、進度監控三位一體閉環管理體系,解決水務企業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用水服務痛點。
同時,一體化客戶服務平臺是全國首個全云化水務智慧水務客戶服務平臺。武水集團立足“先把脈、再設計、后實施”建設策略,以“整合”業務線為理念的設計思路,采用 “全云化”的總體技術路線搭建了客戶服務平臺,支撐平臺的32個應用功能和180個功能點,以及線下營業廳智能客服機器人和智能自助終端提供的綜合性服務功能的穩定運行。
投入運行后,一體化客戶服務平臺為武漢三鎮800多萬市民提供客服熱線、智能客服、服務工單、報障報修、搶修維修等綜合用水服務。得益于該平臺的智慧化建設,武水集團涉及供水服務的流程從112個縮減到21個,涉水客戶投訴率下降10%,熱線咨詢響應能力提升400%,服務完結時間縮短25%,用水故障處理效率提高33%。
目前,武漢市已經將該平臺推廣復制到該市供水主體,助力武漢營商環境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為武漢市營商環境高質量成績得分提供重要的支撐。
在二次供水云化集控管理平臺建設上,武水集團實現了重大的技術突破。該平臺頂層設計創新性地采用了云邊協同的“兩化融合”技術,將二次供水調度、設備管控、地理信息(GIS)和用水計量等業務在云端統一整合起來,打破傳統水務的“信息孤島”,實現數據+服務+泵房管理一體化治理,形成完整的二供“大腦”,并利用云端大數據處理的優勢實現對邊緣側智能規則庫的設計,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提高邊緣側“網關”的應用效果,為二供泵房下一步AI智能管理、自動決策奠定基礎。
武水集團通過二次供水云化集控管理平臺項目的部署應用,解決了傳統工業化泵房管理的瓶頸,實現了泵房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無人值守,做到了管理精細化,更好地實現了安全供水,節能增效,提高了企業的供水運營效益。項目建成后,該平臺將具備物聯網數據接入、管理駕駛艙、泵房實時監控、線上巡檢、泵房評分、智能報警管理等一系列系統功能。
當前,武漢市二次供水云化集控管理平臺已接入武漢市1215個武水集團權屬的二次供水泵房,進行管理,預計未來共有5000余個泵房接入云化集控管理平臺系統。
《武漢市二次供水云化集控管理平臺》和《武水集團一體化客戶服務平臺》的成功入選,再一次驗證了武水集團智慧水務的功能全面、技術前瞻、設計架構理念先進,符合新時期水務企業轉型的發展趨勢,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
智慧水務屬于國家十三五重點發展規劃,是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行動重要環節。2018年,武漢水務集團提出了由“傳統水務”向“智慧水務”邁進的奮斗目標,一體化客戶服務平臺是武水集團在新時期智慧水務戰略規劃中首個落地項目;2022年,武水集團自主研發二次供水云化集控管理平臺,助力管理泵房數量從百量級突破性地躍升至千量級,補齊城市供水微循環短板,極大提升市民用水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武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智慧水務的建設,該公司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質量。下一步,該公司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持推進智慧水務建設,為城市、百姓提供優質的服務,為建設現代化、智慧化大武漢貢獻武水力量。(來源:武水集團 通訊員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