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2017年3月28日訊
22日,市水務集團發布消息,大武昌地區因配合江南泵站、巡司河綜合整治、地鐵7號線工程遷改供水線路,需要在26日至27日停水23小時。因為供水廠白沙洲水廠主供水管要關閉三分之二,停水區域遍布武昌區、洪山區、東湖開發區,范圍創2013年后之最。面對大片區域內喊“渴”的居民和900多家企業、單位,一場“停水戰役”打響。
昨晚9點,在市水務集團指揮中心的水壓態勢圖上,代表正常的綠色片區迅速逐退著代表停水的紅色。今晨零點,武昌地勢最高、位于管網末梢的魯磨路片區基本恢復水壓。歷時23小時的“停水戰役”畫上圓滿的句號。
南湖街華錦社區志愿者給社區商戶和居民送水
停水區交通擁堵全市最嚴重
每臺送水車配一名“向導”
前晚10點,市水務集團開始按計劃關閉武昌停水區域管線閥門,與此同時,60多位負責送水聯絡的“解渴專員”上崗待命。
市水務集團介紹,此次停水涉及武昌、洪山、東湖高新區,這里幾乎集中了目前全市擁堵最嚴重的地段。當市民和單位提出需求,如何讓送水車不堵在路上?水務部門特意調集60多名“解渴專員”。他們中40人分別配備到每臺送水車上,負責接收送水信息、給司機當“向導”。此外還有20多人專門為重點企業、單位服務,協調送水需求,隨時處理意外情況。在執行此次送水任務前,所有聯絡員必須熟悉分派的企業、單位及社區,尤其對道路交通狀況要了解,并可以依據具體情況靈活“避堵”,確保把水及時準確送到。洪山營業所“解渴專員”錢進負責的是這次送水戰役的重點陣地――街道口周邊。錢進介紹,此次他們負責的片區中,老舊社區和大單位集中,預計送水需求大,而街道口又是一大堵點。為“搞定”這個堵點,他們4次到現場勘察。
40多家企業和單位被列為“特保兒”
富士康臨時接受金口水廠“特供”
為了盡可能保障900多家企業和單位用水之需,市水務集團展開了“史上最細致”應對。
要想把有限的應急水用到“刀刃”上,就必須摸清用水缺口與需求。23日、24日兩天時間里,水務集團80名工作人員跑遍900多家企業和單位一一詢問需水情況,并就此編制出細致的應急響應列表。列表中有110家為重點保障單位,其中又有40多家重中之重的企業和單位被列為“特保兒”。
武漢富士康就是“特保兒”之一。因為生產電子面板需要大量用水,廠區每天蓄水約2000多噸。如果用水車輸送,所有40臺送水車一次也只能運送300多噸水,即使全部運去都不夠。如何讓富士康“喝飽”?市水務集團武昌供水部調度中心決定實施一項從沒用過的“絕招”――從江夏金口水廠調水過來,這樣雖然可能水壓較低,但也可以滿足企業大部分需要。確定方案后,供水部門對光谷大道、高新大道沿線20公里管線開始“動手術”。通過關閉和開放沿線10處閘門,讓管線內水流逆向流動,最后成功輸送到富士康片區,富士康生產一切正常。而同處這一片區的光谷生物城、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和附近居民區也紛紛受益,用水基本正常。
“送水熱線”接到求助電話700多個
700多噸水送到家門口
武昌地區昨天23小時大停水中,武漢市水務集團和武漢晚報聯合開辟的“送水熱線”接到市民電話700多個,按市民需求將80車、700多噸水送到“家門口”。這幾組號碼串聯的熱線,傳送出武漢最暖心的電波。
昨天上午9點半,楊先生發現關南場站和東三場站停了水。兩大場站平時有150多臺公交車停靠,當班司機有300多人。楊先生看到報上的“送水熱線”,當即打了過來,關山附近的送水點當即調度送水車前往。半小時后,滿滿一車凈水送到場站,為300多位司機解了渴。
記者匡志達 通訊員謝銘輝
部分社區二次供水設施缺位
恢復供水要慢幾個小時
與停水作戰的23小時過去,絕大部分停水區域按計劃順利恢復供水。但也有些“另類”社區,注定要比其他地區多煎熬幾個小時,才能恢復正常供水。談起這些“另類”的社區,水務工作人員隨口就說出兩家――珞喻路鼓風社區、關山大道長江社區。這相對多“熬”的幾個小時背后,是小區二次供水設施不全留下的遺禍。
記者匡志達 通訊員謝銘輝
給獨居老人“送一桶水” 外加10瓶礦泉水
昨天,家住洪山的讀者喬婆婆打來電話,對本報針對獨居老人發起“送一桶水”的愛心呼吁表示感謝。
80歲的喬婆婆是關山街葛光社區的居民,由于家中老伴癱瘓在床,子女又不在身邊,上周接到停水通知后,她就在家提前做好儲水準備。盡管這樣,喬婆婆仍十分擔心儲水量不夠給老伴反復盥洗和擦身子。昨天一大早,社區群干們拎著一大桶水和10瓶礦泉水敲開喬婆婆家門,并告訴二老大膽放心用水,不夠再打電話派人來送。
記者明凌翔 通訊員范容 陳萌
理工大3萬人進餐無憂
食堂菜品和以前沒兩樣
從前晚9點開始,武漢理工大學南湖校區和馬房山校區就開始停水,由于準備有序,對學生生活沒什么影響。
昨天中午11點50分,在該校馬房山校區田園食堂,一位老師點餐時發現,食堂菜品和以前沒什么兩樣,同學們也大多是使用鋼制消毒餐盤。對此,該校后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受停水影響的一些食堂,進餐人數約3萬人次,他們早早就把食堂的水箱和各種水桶內裝滿了水。
記者王震 通訊員謝小琴 陳果 段鈺芳
本報視頻直播武昌大面積停水
直擊志愿者給63歲婆婆送“及時水”
本報訊(記者楊蔚 翟蘭蘭 周迪)300多人奔赴一線、40輛應急供水車隨時待命。昨天,武昌地區大面積停水23小時,武漢晚報記者在視頻直播中體驗“送水工”,跟著武漢市水務集團的應急供水車,和志愿者們一起為用水困難居民送水上門。
昨天上午9點,武漢晚報記者來到武漢市水務集團應急保供臨時指揮部。現場,大屏幕上顯示著武昌部分地區的即時供水信息,水務集團的工作人員也陸續接到居民要求送水的電話,主要集中在關山大道、光谷大道、南湖、魯磨路一帶。
上午9點半,武漢晚報記者跟隨市水務集團的應急供水車,來到武泰閘取水點。兩輛供水車裝滿水后來到武昌南湖街華錦社區。上午10點多,供水車到達華錦社區時,該社區黨委書記周林已經帶著社區10多名志愿者等在社區門口。“社區志愿者看到武漢晚報號召為高齡、空巢老人和殘障人士送水上門,都積極報名。”周林說,23日開始社區就通過微信、QQ平臺以及張貼通知、循環播報等方式,提醒社區居民停水時間。雖然不少居民都提前儲備好了水,但將近中午,考慮到居民家中水不夠用,社區還是叫來供水車,并在微信群通知有需要的居民報名,讓志愿者們接好水后送水上門。
現場,志愿者們提來六七個桶,輪換著提水到居民家。63歲的肖婆婆和老伴住在3樓,看到樓下的供水車,趕緊前來“報名”。武漢晚報記者和志愿者們,立馬拎了兩大桶水到肖婆婆家。肖婆婆老伴十分高興地說,家里提前存好的水早上洗漱已經用完,正在愁中午怎么做飯時,志愿者的“及時水”就來了。
【網友評論】
本報通過一次采集,多平臺同步的方式,在今日頭條、人民直播、微博、一直播等平臺進行視頻直播,共有6萬多名網友觀看參與。
@q安小帖yuq:已經存好了水做好準備了。
@潘丶偉:昨天半夜買了4瓶大怡寶,早上就用了兩瓶。
【媒體鏈接】
http://whwb.cjn.cn/images/2017-03/28/2/201703282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