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2017年3月27日訊 記者張晟 實習記者傅姍姍 通訊員王思敏
未來,在位于青山江邊的港西二期泵站內,市民將看不到敞口式的雨水前池,取而代之的將是由透水磚、青草綠樹和地下排水溝等組成的海綿設施群。市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海綿設施在我市“四水共治”中的實際運用,港西二期泵站也是我市要在5月底之前實現通水目標的12項重點排水項目之一。
泵站內道路都可透水
昨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港西二期泵站施工現場看到,該泵站規模雖不如在建的江南泵站和后湖四期泵站等,但也有“尖板眼”:該泵站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海綿城市的發展需要,在未來的廠區內布置了大量海綿設施。
海綿城市建設是指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實現對雨水的吸納和利用,實現城市良性水循環。武漢是國家批準的海綿城市建設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試點地區主要是青山和四新地區。
市城投集團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港西二期泵站充分運用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泵站前池采取“覆土+透水磚+排水溝”的建設形式,可利用該區域充分吸收雨水,還能有效緩解敞開式前池帶來的異味,打造公園式排水泵站。
此外,港西二期泵站站區在保證泵站功能以及滿足相關規范要求的同時,盡可能預留了更多的綠地空間,增加可滲透性地面,達到截留部分雨水就地回用的目的。除站區環形道路外,站區所有鋪裝道路都采用透水鋪裝路面,建筑物及站區道路之外的非功能區域設為綠化區域,增加站區內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
百余建設者日夜奮戰
記者在探訪時發現,工地上各類施工車輛進出頻繁,建筑工人們正在破拆深基坑施工時澆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據悉,目前港西二期泵站各個工區進入了建設高峰期,大約有140余名建設者在不間斷施工。
港西二期泵站為雨水排澇泵站,排水能力為53.8立方米/秒,約為一期泵站的3倍。二期泵站服務區域東起青山區青山港,西至建設一路,南起友誼大道,北至武青堤,約1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雨水將匯集到該泵站進行抽排。泵站及配套管道工程建成后,將有效解決青山紅鋼城片區雨水系統排水能力和雨水泵站抽排能力不足問題。
目前,港西二期泵站出江通道工程已完工,現正在進行泵站主體結構建設,預計本月底可實現泵房主體結構封底,并沖出地面。該泵站總共將安排6臺泵機,計劃于4月初開始進廠安裝,預計于5月底具備通水條件。
【媒體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