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武漢長江主軸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及景觀陽臺正式開工建設。
長江主軸建設方案中,右岸大道示范段“與武九鐵路公園及綜合管廊統籌考慮,形成集車行、綠道、綜合管廊、景觀于一體的復合廊道”。
2017年12月29日,武漢市政府與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武漢局集團公司)初步簽訂了一份協議,正是事關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補償。這份協議的初步簽訂,意味著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取得重大突破。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的實施單位鐵投公司是市城投集團公司的二級單位,注冊資本金10億元。為了讓鐵投公司更好更快地投入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市城投集團公司對鐵投公司給予了大力支持。市城投集團公司金國發董事長、李兵總經理多次到一線調研指導,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并與武漢局集團公司領導溝通,最終促成搬遷補償協議的初步簽訂。
武九鐵路北環線有很大一部分位于規劃中的長江主軸核心區內。在市委市政府的謀劃下,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及配套項目建設成為長江主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搬遷配套重點工程之一,地下綜合管廊于前期率先啟動建設,目前綜合管廊示范段已經完成,這也在事實上為長江主軸建設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2017年12月20日,武漢長江主軸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及景觀陽臺正式開工建設。長江主軸建設方案中,右岸大道示范段“與武九鐵路公園及綜合管廊統籌考慮,形成集車行、綠道、綜合管廊、景觀于一體的復合廊道”。
江灘是武漢的一大特色景觀,三鎮都有各自的江灘。對漢口人來說,通往江灘的道路有“無數條”。但對武昌人來說,眾多通往江灘的道路,很無奈地在一條鐵路面前戛然而止。這條鐵路就是武九鐵路北環線。武九鐵路北環線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沿江貫穿武昌、青山兩區,全長約18.4公里,平均寬度為20至40米。2000年以后,隨著武九鐵路電氣化改造,天興洲大橋和武漢北編組站等鐵路樞紐項目相繼建成投運,該鐵路客運功能轉換至南環線,運輸功能日益減弱并逐漸被替代。這條退休卻沒有挪位的鐵路,截斷了武昌、青山兩區近40條垂江道路,鐵路兩側多為零星棚戶區或已建成小區,嚴重影響了城市發展和市容市貌。在無人機對武昌濱江地區航拍的大圖上,它看起來就像一道“城市裂縫”。我市自2009年開始策劃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由于牽涉面廣、協調量大、資金難以平衡,工作進展緩慢。正在蓬勃發展的城市等不起,希望多多親近長江的市民也等不起。2016年,市政府主要領導明確了“一個領導小組、一個協調機構、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投融資平臺”的“四個一”運作機制,確定了鐵路搬遷節點目標。肩負搬遷重任的武漢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武漢城市鐵路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鐵投公司)并于當年6月揭牌,搬遷工作的推進由此進入加速階段。
初步簽訂補償協議,標志著實質性啟動了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也意味著辦成了市委市政府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一件大事。在市政府常務會上,市領導這樣評價:“2017年,城投公司又打了一個漂亮仗!”根據規劃,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后,地上部分將建設全長17100米的世界級城市公共空間――武昌生態文化長廊,成為長江主軸上一個重要的景觀帶,保守估計,將利好沿線數十萬居民。到那時,人們可在小東門山城錦帶、武昌濱江右岸大道、沙湖湖岸廊橋等處游憩、觀景,也可在四美塘鐵路文創天地、青山八大家創意工坊休閑、體驗。
2016年受命成立以來,鐵投公司堅決執行市委、市政府和市城投集團公司各項決策部署,在市重點辦、市直相關單位、相關區政府的幫助支持下,迎難而上,爭分奪秒,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在2017年促成市政府與武漢局集團公司簽訂《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框架協議》,并草簽補償協議,令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這個過程中,鐵投公司敢為人先,拼搏趕超,創造了多個“第一”。武九鐵路北環線沿線相鄰單位、社會居民用地與鐵路用地犬牙交錯,武漢局集團公司此前多年在辦理土地證時遇阻。鐵投公司與市國土局等部門密切配合,打了一場11個月完成北環線沿線所有土地證辦理的攻堅戰,鎖定了北環線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補償面積。
2016年以來,鐵投公司迎難而上,積極深入研究相關文件,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拜訪市政府和市發改委、市國土規劃局、市財政局等市直部門,用耐心和誠意爭取理解支持,使一批資金平衡方案獲得批準,有效緩解了鐵路搬遷資金缺口壓力。此外,鐵投公司積極組織研究國家支持棚戶區改造政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進項目融資。2017年,在平臺融資監管升級、金融形勢復雜、政府購買服務程序更加嚴格的形勢下,公司以最高分中標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武昌段棚戶區改造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這也是我市首個通過公開招標選擇承接主體的示范性政府購買成本項目。2017年9月,公司再次中標青山段棚戶區改造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公司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申請棚改政策性優惠貸款,以低成本實現了鐵路搬遷項目資金的全覆蓋。
武九鐵路北環線所在地塊平均寬度30多米,最窄處僅6米,開發難度極大。鐵投公司請來國內外知名機構,與市規劃設計院合作,確定了地上建世界級城市公共空間、地下建綜合管廊的土地綜合利用規劃方案。市城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鐵投公司總經理汪國圣稱其為“健全城市,提升品質,地盡其用,城綠共融”。武九線綜合管廊項目,是我市第一個市級綜合管廊PPP項目,其地理位置復雜,臨江、臨地鐵、涉堤防,提出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新課題作為項目城建實施主體,鐵投公司努力克服了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協調主體多、審批程序繁瑣、施工防汛要求高、征地拆遷難等多重挑戰,僅用4個月完成PPP全流程報批,創造了“鐵投速度”,超常規實現了2017年當年策劃、當年完成項目前期、當年完成PPP全流程審批、當年組建PPP公司、當年開工并完成示范段建設的高效運作。地下綜合管廊建成后將容納電力、熱力、給水、通信、中水等管線,打通武昌、青山臨江片城市供給主管線通道,集約高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還有望徹底解決因管線建設、維修造成道路反復開挖的問題。2017年12月下旬,管廊示范段完工,這也成為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乃至長江主軸建設的“奠基禮”。
“沒有武漢局集團公司對地方的魚水之情,沒有武昌區、江岸區、青山區、江夏區以及市發改委、城建委、國土規劃局、財政局、法制辦等部門的通力配合,我們今年的工作不可能推進得這么快。”市城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鐵投公司董事長楊楓表示,“武漢老舊鐵路很多,我們希望把武九線搬遷改造做成一個樣本。 ”
在2017年2月召開的市“兩會”上,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有人大代表在議案中提出有關武九鐵路北環線廢棄后的再利用方面的建議。有政協委員建言,加快推進武九鐵路建設搬遷,打通青山濱江區域“斷頭路”。還有政協委員提出具體建議:打造“楊園?工程設計產業園”,豐富武漢長江主軸功能景觀。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作為具體辦理單位,鐵投公司在及時回復、消化吸收的同時,也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歷史上,武九鐵路北環線曾經發揮重要作用,對我市工業化進程貢獻良多。進入新世紀之后,盡管運輸功能日益減弱并逐漸被替代,但北環線沿線“串起”了22家武漢局集團公司下屬單位,其布局都與鐵路運行密切相關。武漢局集團公司橋工段有一棟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三層樓房,里面卻別有洞天。原來該局轄區內所有線路的監控攝像頭拍攝的圖像,都會實時傳輸到這里,以確保出現險情后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置。這套價值超過5億元,如何在搬遷過程中確保其功能連續性,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事實上,像這樣的難題,在武九鐵路北環線沿線鐵路單位中并非個案。而正因為艱難,武漢局集團公司對北環線搬遷的支持就顯得更加珍貴。2017年11月,中國鐵路總公司所屬18個鐵路局均已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變更登記。此前擔任武漢鐵路局局長的汪亞平與武漢局集團公司首任董事長張千里 持續為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提供支持,同時與武漢市共同研究,拿出各種方案,進行充分論證。2017年上半年,湖北省政府和中鐵總形成省部會議紀要,正式明確提出搬遷武九鐵路北環線。2017年7月28日,市政府與武漢局集團公司簽訂《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框架協議》。2017年12月8日,雙方就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補償達成一致意見,并議定2018年1月正式簽訂補償協議。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是中鐵總改制后地方鐵路搬遷改造的第一單,將載入中國鐵路發展史冊。
武漢局集團公司:克服諸多困難合力推進搬遷作為“四個一”運作機制中“一個協調機構”的市重點辦,在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的推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各個關鍵環節,市重點辦代表市政府,帶領市城投集團公司和鐵投公司,與武漢局集團公司等單位開展工作對接。在一些重大事項上,諸如北環線沿線鐵路單位功能轉換、安置、選址等,市重點辦多次組織市直部門專項會商、研究,供市領導決策。在北環線搬遷的一些重要節點上,市重點辦相關人員深入一線,現場踏勘、協調、調度。市重點辦:領銜協調在關鍵環節“發力”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及安置涉及到武昌、江岸(位于江岸濱江商務區的江岸站也納入到協調談判范圍內)、青山、江夏(搬遷功能性用地安置)四區。鐵投公司組建,市財政與武昌、江岸、青山區共同出資,結成責任利益共同體,市區聯動對搬遷工作的推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鐵投公司土地開發部負責人說,各區政府在項目推進中的支持是全方位的。2017年,鐵投公司分別與武昌區、青山區簽訂委托協議,由兩區負責北環線沿線社會房屋搬遷。鐵投公司存量安置房源缺乏,兩區均利用自身渠道籌集了部分房源。武昌區征收辦組成工作專班,在管廊項目未取得選址意見書的時候,就開始組織入戶調查、房屋測量等前期工作。武昌濱江商務區范圍內的鐵路搬遷包含在當地棚戶區改造項目內,為加快管廊建設,商務區積極協調管廊涉及單位的搬遷。青山區統籌辦提出,舉全區之力支持武九線搬遷。鐵路部門與一些單位存在權屬爭議,區統籌辦多次開會協調。江夏區政府及大橋新區管委會勇于擔當,為鐵路功能搬遷安置積極尋找合適用地。
區政府:助力鐵投公司,市區聯手推進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千頭萬緒,涉及的政府部門眾多,大家勁往一處使,推動相關工作加速前進。
市直部門:勁往一處使容缺機制為搬遷爭取時間。市發改委、國土規劃局、財政局幫助鐵投公司搭上土地平衡政策“末班車”;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加班加點,用11個月完成北環線沿線所有土地證辦理;市地空中心在尋找土地資源、資金平衡方案審查、棚改計劃申報、產權調換房選址、申報、功能性設施還建選址規劃等方面盡心盡力……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鐵投公司項目部負責人介紹,在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省發改委、長江水利委員會積極協調碼頭搬遷;省水利廳、市、區水務局多次到現場指導臨江施工;市城建委多次組織協調會,幫助協調征拆、遷改等相關事宜。這位負責人感觸最深的是市城建委的容缺機制。“相關材料報上去以后,只要沒有重大原則性問題,就盡快組織審查,中間存在的不足,在審查通過后一并修改完成。”他說“如果一開始發現問題就打回去重做,至少要耽擱近一個月的時間。 ”